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尽管人们普遍重视家庭环境的整洁,但许多日常高频接触却极易被忽视的卫生死角,正悄然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专家提醒,居家健康不仅在于地面、桌面的清洁,更需关注那些“看不见的风险”,科学清洁才能真正筑牢健康防线。
“之前一直以为冰箱是‘保险箱’,没想到长期不清洗的冰箱,竟存健康隐患。”10月10日,西安市民李女士说。
近半年来,她反复出现肠胃不适,尤其在食用冷藏食物后症状加重。经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后,医生建议她排查一下生活环境。她最终发现,家中的冰箱冷冻室角落已滋生明显霉斑,冷藏层密封条发黑。经彻底清洗消毒并更换密封条后,她的症状明显缓解。
“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安军明指出,许多人误以为冰箱低温能“杀菌保鲜”,实则部分致病菌如李斯特菌在0℃-4℃环境下仍可缓慢繁殖,若长期不清洁,极易造成食物污染,引发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
安军明表示,冰箱是家庭中最易忽视却又风险较高的卫生死角之一,必须定期深度清洁。同时,还有多个高频接触却疏于打理的区域,同样潜藏健康隐患。他梳理了多个“隐形污染源”及科学清洁建议。
建议每月至少全面清洁一次冰箱,清空物品后用温水加小苏打或食品级清洁剂擦拭内壁、抽屉及密封条等,清洁后通风30分钟再通电使用,同时避免生熟食物混放,及时清理过期食品。
手机每日接触面部与手部,极易沾染大肠杆菌等。建议每周用微湿软布蘸取75%酒精轻轻擦拭屏幕、边框及接口,耳机、充电线等配件也应同步清洁。
遥控器在家庭中使用频繁,表面油渍、皮屑长期堆积,易形成细菌“庇护所”。建议每月用微湿软布蘸少量中性清洁剂擦拭。
电脑鼠标和键盘因与手部频繁接触,容易积累汗渍、油脂和灰尘,混合后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每周用酒精棉片擦拭清洁。
安军明表示,除定期清洁“死角”外,还应保持室内通风,每日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