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纵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8日
榆阳区林业局:
系统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

工作人员介绍排则湾作业区林区铁塔无人机智能飞控平台。

“‘十四五’期间,榆阳区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8.58亿元,新增完成营造林草面积101万亩,年均完成营造林超20万亩,区域生态底色加速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近日,面对记者采访,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局局长刘春林说。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榆阳区马合镇,通过重点了解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治理情况,以及参观榆阳区“三北”工程排则湾作业区,近距离感受榆阳区林业局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强化资源管护、发展林草产业、深化林业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在巩固治沙成果基础上,榆阳区林业局正系统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该局积极探索产业融合路径。一是林业碳汇市场化,榆阳区CCER项目即将挂牌交易,实现西部领先;二是沙地治理系统化,广泛应用“乔灌草”综合治理科研成果,初步建成环城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带;三是科技产业融合化,推广应用樟子松嫁接红松、酸枣嫁接、文冠果丰产应用等技术,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文旅;四是智慧管护一体化,构建“空天地”监测体系,加强林草资源管护。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从生态修复到价值转化的深化发展。

刘春林告诉记者,针对林分退化问题,榆阳区大力推广“乔灌混交”的立体配置模式,替代单一林分,并应用防护林更新复壮、沙柳等灌木平茬抚育、防火道路一体设计措施等关键技术,系统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同时,坚持科学绿化原则,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量水而行”的方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着力构建稳定森林群落。牢固树立“一分造、九分管”的理念,推动工作重心从“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确保造林成果能成林、成材、成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榆阳区林业局将优化“四大”区域布局,北部沙地质量提升区,重点攻坚防风固沙能力与林分质量;东部生态治理修复区,强化水土保持和脆弱区生态修复;南部特色产业巩固区,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林与林下经济;西部碳汇林业示范区,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机制,并统筹推进环城生态中心全域治理,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空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