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社区里》周刊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0日
从便民集市到入户探访
社区里的“敬老月”活动暖意浓

居民们上手工课。

金秋十月,敬老情浓。西安市多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老服务活动,从家门口的便民集市到健康义诊,从入户探访到温馨手工课堂,将关爱与温暖送到老年人身边。

便民集市5天不断档 服务送到家门口

“老张,今天磨刀了吗?”10月17日,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鑫泰园社区党群服务站前,居民老李一边打招呼一边走进“敬老月”关爱银龄“便民集市”。

磨刀摊位前,一把把锈迹斑斑的菜刀、剪刀经过维修师傅的打磨,渐显锋利。

义剪区的志愿者理发师们,耐心询问每位老人的发型需求,手法娴熟地理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手艺还好,真是太方便了!”刚理完发的张女士对着镜子端详,满意地笑着说。

家电维修点前,居民们纷纷送来有故障的小家电。电风扇、电饭煲、豆浆机……维修师傅逐一排查后让它们“重获新生”。“这台豆浆机用了好几年,坏了舍不得扔,没想到志愿者帮我修好了!”王女士欣喜地说。

现场还设立了健康义诊区,医护团队来自多家医疗机构。“我们社区联合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等多家爱心单位,持续开展了5天便民集市服务活动,希望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该社区负责人表示。

地铁站里义诊 安全健康双护航

“最近头晕,刚才在地铁站站厅内,医生建议我监测血压,还提醒我注意饮食。”10月17日,做完检查的刘先生如是说。

原来,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兴庆社区银发暖心志愿服务队联合长乐公园地铁站及多家单位,在地铁站厅内举办“暖阳相伴、银发无忧”主题活动,将健康服务与安全宣传融入市民日常出行场景。

站厅一侧,义诊专区秩序井然。血压测量、中医诊脉、甲状腺超声筛查等服务有序开展。医护人员耐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细致解答健康疑问,并围绕慢性病管理、日常护理等提供个性化建议。

活动还同步开展安全乘车与反诈宣传。志愿者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向老年人普及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提醒他们保护个人信息,警惕陌生来电和转账要求,切实提升防骗意识。

当日,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社工站联合德邻社区、阳光社区、雁影社区,开展“孝亲敬老 你我同行”主题探访慰问活动,为辖区10户孤寡、高龄老人送去秋日的温暖。

“李阿姨,最近腿还疼不疼?药够用吗?”社工和志愿者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拉起家常。他们耐心倾听老人在就医、购物、使用智能手机挂号等方面的困扰,并一一记录。现场,社工协助老人更新“健康档案”,评估居家安全状况。

“谢谢你们来看我,还帮我整理了药盒,以后不会吃错了。”82岁的王女士拉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

指尖生花 “扭”出银龄好时光

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朱雀北区社区的扭扭棒手工花课堂于17日温情开课。只见五彩的扭扭棒在老人手中翻飞,经过剪裁、塑形、组合,一朵朵“玫瑰”“向日葵”逐渐成形。

“你看,这样绕两圈再固定,花瓣就立体了!”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指导。对于手部灵活度较弱的老人,志愿者还会蹲下身,轻轻握住他们的手,帮助调整角度。

“下着雨也想来,就想和老朋友们一起动手玩!”居民郭女士一进门就被桌上五颜六色的材料吸引。完成作品后,居民吴女士高高举起“玫瑰”拍照:“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敬老,不只是节日里的慰问,更应是日常中的陪伴与支持。”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蔡燕表示,无论是便民服务、健康义诊,还是入户探访、手工活动,不少社区正着力构建“平急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平时通过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关键时刻及时提供实际帮扶。通过整合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推动为老服务从“活动式”向“常态化”“专业化”转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温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