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为民实事办得怎么样 社区请居民“阅卷”

10月22日,荣城公寓居民李女士推着电动自行车,轻触扫码,熟练地将车停进崭新的智能充电桩。“以前‘飞线’乱拉,大家充电提心吊胆,还常为抢位置吵架。现在好了,安全又方便!”她笑着指向新增设的50余组智能充电桩说。这是西安市莲湖区惠民北坊社区年初承诺的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三管齐下,完成“办实事清单”

荣城公寓门前约100平方米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年初,社区通过“敲门行动”走访时,多位居民反复提及此问题。该社区联合物业启动“破茧行动”,一周内完成翻新。如今,这条“安心道”不仅平坦,更成了邻里散步聊天的新去处。

另一件让居民拍手称快的事是统建办小区的“治污记”。今年3月,多户居民家中接连出现污水倒灌,恶臭难闻。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社区联动街道城建办现场勘查,迅速锁定污水主管道堵塞的“病根”。经连夜协调清障、发布通知、组织施工,仅用一周便完成管道更换。居民王师傅感慨:“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

这些“小事”,正是该社区年初承诺“十件实事”的缩影。而它们背后的推动力,源于一套精准、高效、闭环的治理机制。

“实事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宁青坦言。为精准捕捉“急难愁盼”,社区创新开展“敲门、网调、线上”三项行动。

“敲门行动”中,工作人员走进25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拉家常、听诉求;“网调行动”覆盖22个院落,发放问卷102份,聚焦环境、服务、帮扶等议题;“线上行动”则通过定制小程序,吸引33名上班族“云参与”。三管齐下,民情底数清、问题准,最终形成涵盖道路修缮、管道改造、充电设施、儿童托管和技能培训等10项重点任务的“办实事清单”。

合伙共治,难题在协同中化解

清单有了,如何高效落地?社区探索“治理合伙人”机制,整合“6+”团队、驻地单位、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荣城公寓“飞线充电”曾是老大难,社区不搞“一禁了之”,而是联动物业在外围公共区域协调增设50余组智能充电桩,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满足群众需求;调解一小区的居民和物业公司矛盾时,律师、民警、调解员轮番上阵,7轮协商最终促成和解;解决大桥西巷污水外溢,更是通过“议事平台”汇聚部门、单位与居民共识,实现环境共治;开设健康理疗和家政服务等12期课程,培训120余人次,助力失业人员、全职妈妈提升就业能力。

针对“一老一小”服务,社区打出“组合拳”:联合辖区医院、幼儿园等资源,开设“快乐暑期托管班”,为200余名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与兴趣培养;周末公益象棋班今年举办30期,惠及56名青少年,寓教于乐;“结对帮扶”志愿服务11次,为50余名高龄、独居老人送菜上门、陪伴谈心,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办完不等于办好。该社区建立“一事一复盘、一月一研讨”机制,对已完成项目开展成效评估,请居民“阅卷”。全年提炼可复制经验2项,优化服务流程1项,推动工作持续迭代。

宁青说,十件实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不仅是对年初承诺的兑现,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践——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卷。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