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月亮里的桂花开了

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学高2026届D4班 曹瀚元

陕南的中秋别有风味,其中沾着山野的清润,风里裹着竹林的凉和桂花的甜。

暮色漫过巴山,外婆已从院子的桂花树上取下一个个竹篮,其中接着一层飘落的桂花。我帮着外婆,把院里的竹桌竹椅擦拭得干干净净,只等着接下来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中秋夜的美味。妈妈在灶房里烤核桃馍。石板炉的温度,把面团烘得十分诱人,核桃的浓香和面的淡香融合在一起,馋得我不停地咽口水。外婆洗净桂花,开始制作桂花红糖月饼。外婆在和面时加了自酿的米酒,她说这样烤出来的月饼带着酒香,即便是放凉了也不硬不干。我凑在旁边,看着外婆在擀好的面坯上用刀画着十字纹,然后撒上芝麻,这是我最爱的味道。外婆做的月饼不但样子精致而且形状十分独特。炉火映在外婆的脸上,把她鬓边的白发都染上了暖融融的黄色。灶上的砂锅里炖着莲子羹,咕嘟声把暮色熬得愈发柔软香甜。

外公扛着竹梯,把几盏红灯笼挂在老梨树上。他说,陕南的月亮来得慢,要等山尖的最后一缕霞光褪尽,月亮才肯从云里钻出来。我帮外公把粗瓷碗摆上竹桌,碗里盛着剥好的板栗、掰开的八月炸,还有浸在凉开水中的葡萄,这些都是外公下午从后山摘的鲜果。外公拿出他的紫陶壶,倒出琥珀色的酒,杯中的酒液晃着光,竟和天边初显的月色撞了个满怀。

刚从厨房忙完的外婆,轻声唤着我:“快来看,月亮出来了。”我抬头时,一轮银月正悬在竹梢上。清辉漫过屋脊,把院子里的青石板照得像铺了层薄霜。梨树的影子落在地上,像谁用墨勾画的淡影。梨树上的灯笼和半空的月亮,好像一对失散的姐妹,双双映照着小小的院子。这时,外婆和妈妈已经把烤好的核桃馍、月饼摆上桌,还端来各种美味的菜肴和熬好的莲子羹。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竹桌旁,吃着温热的月饼,喝着浓郁的米酒,一股香甜在舌尖散开,还带着桂花的香气。

外公说,从前山民过中秋,会提着灯笼去溪边“照月”。外公说,如果看到月光落在水里,来年庄稼定会有好收成。妈妈笑着对我说,小时候她总喜欢把中秋摘的桂花塞进枕套里,因为桂花的香气能让人睡得安稳。

月亮越升越高,风穿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从树上落下的桂花飘在米酒碗里,漾开一圈浅纹,像是月亮里的桂花开了。

夜渐渐深了,喝着热热的莲子羹,就着核桃馍,暖意在胃里慢慢散开。月亮高了也更亮了,把远山的轮廓都照得清晰。外婆说:“陕南的月亮不燥,像浸了山泉水,让人的心都静了许多。”

是啊,这一方小院,一桌家常饭,一轮皎洁的山月,藏尽了农家人中秋的圆满。月光漫过竹桌,漫过手中的瓷碗,也漫过院角的桂树,把这中秋夜的闲情,酿成清甜而美好的记忆。

教师点评:习作以陕南中秋为背景,笔触细腻温婉。作者通过“接桂花”“烤核桃馍”“挂灯笼”等生活场景,将地域风情与亲情自然交融。语言清新,意境悠长。

指导老师 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