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购买保温杯要“一看二闻三试”

进入秋季,清晨的公园、早晚高峰的公交地铁上,手持保温杯的市民随处可见。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如果有使用不当等问题,也会存在多重健康与安全隐患。

“没想到泡个红枣能把杯子‘泡炸’了!”家住西安市雁塔区的刘雪娥提起前几天的经历仍心有余悸。10月24日,她用保温杯泡了红枣水准备遛弯时喝,中途接到朋友电话便将杯子放进包里。傍晚回家刚拧了一下杯盖,就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杯盖直接崩飞,滚烫的红枣水溅到手上,当时就起了泡。“疼得钻心,于是赶紧去医院进行了处理。”她说,保温杯是今年网购的,价格不到90元,之前用着并没发现异常。

10月27日,记者走访西北轻工批发市场、网上购物平台搜索发现,售价30元—80元的低价保温杯销量颇高,部分产品无品牌标识、无材质说明,内胆仅标注“不锈钢”,未注明食品接触用材质。

“保温杯的安全隐患一半来自产品质量,一半来自使用不当。”一品牌专卖店工作人员李女士建议,选购时要选正规渠道、有品牌保障的产品,仔细查看内胆标识,可通过“一看二闻三试”辨别优劣:看内胆是否光滑无瑕疵,闻杯内有无刺鼻异味,试装热水后倒置是否漏水;使用时,泡制食材要现泡现喝,最长不超过4小时,装热水后不要用力摇晃,开盖前先松盖放气;清洁时,定期用小苏打或柠檬片浸泡除垢,避免细菌滋生。

此外,若购买到无标识、有异味的保温杯,可凭购物凭证向商家索赔,发现不合格产品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本报记者 陶颖 实习生 邓巍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