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高级中学高2026届D4班 杜若唯
奶奶老了,听力不太好了,每次跟她说话,得像喊话般带着气力,一字一字地说。即便这样,她也常常茫然地侧过头,将那只稍好些的耳朵凑过来问:“啊?你说啥,再说一遍。”声音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家人们习惯了在她面前提高嗓门,习惯了将一句话重复三遍,习惯了用最夸张的唇形和最简洁的词汇向她表达。世界对于她而言,仿佛是一部被隐藏了声轨的旧电影,只剩下那些模糊晃动的光影。她经常默默地坐着,偶尔投来探询的、略带歉意的目光。我总以为,奶奶与这个有声世界的那扇门会慢慢地关上。
然而,有时候奶奶的耳朵却很好。她听不见窗外的车马喧嚣,听不见电视里的笙歌鼎沸,却能在风雨将至的前几日,就“听”出天气的变化。还能在我放学推门的一刹那,从脚步声里准确地“听”出我是喜悦还是委屈。她能从我吃饭的声音,“听”出我胃口的好坏。奶奶的听觉,仿佛从耳朵这狭小的地域撤离,化成了一种更幽微、更通透的知觉。她是用整颗心在“听”这个世界,在“听”我。
老家院子里有一口井,井口很小,却很幽深,丢一颗石子下去,要好一会儿才传来空洞的回响,仿佛它已沉睡了一般。可井水却忠实地映照着天空的云影、飞鸟的痕迹,感知着地脉深处最细微的颤动。奶奶就像那口井,向外的通道似乎闭塞了,向内蕴藏着的却愈发深邃、清澈。我们终日被各种芜杂的声浪冲刷,反而常常充耳不闻。奶奶的“听”,滤尽了所有的浮响与喧嚣,只专注于生命最本真的律动,那是风雨的脉息,是儿孙心事的温度,是时光在血脉里静静流淌的声音。
奶奶用她沉默的岁月告诉我:真正的倾听,从来不需要震耳欲聋的宣告,它是在万籁俱寂时,对心底那一丝最温柔震颤的捕捉与回应。她听懂了风的低语,听懂了花的开谢,也听懂了我从未说出口的、成长中所有隐秘的悲喜。
如今,我仍会大声地同她说话,但心里却明白了,我那点小小的悲欢,她早已用另一种更伟大的寂静,全然接纳,并一一听过。
教师点评:习作笔触细腻,语言富有诗意,意象精准传达出老人的孤独。文末点明主旨,完成了从具体观察到哲理思考的跃升。
指导老师 翁劲松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