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前买糖葫芦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11月6日早上,西安市雁塔区子午路十字的一家档口排起了长队,其中以年轻人为主。
大家排队购买的是一种叫作奶皮子糖葫芦的小吃,售价比传统糖葫芦贵。这样的场景最近在全国各地的一些糖葫芦店铺上演着。
26元一串依然抢手
传统奶皮子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地方美食,颜色微黄、表面有密集麻点的饼状物,可以直接食用,亦可放入奶茶、炒米中食用。而奶皮子糖葫芦则是在传统糖葫芦的基础上叠加一层或两层奶皮子。
除了山楂外,奶皮子糖葫芦还有阳光玫瑰葡萄、草莓,甚至无花果、菠萝蜜、榴莲等,中间填上酸奶,最后再贴一层奶皮子。
奶皮子糖葫芦在2025年11月成为现象级爆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引发线下排队热潮。有的门店需排队1小时,有的摊位单日售出500多串。
当日上午11时,店铺开门,店员将制作好的各种冰糖葫芦产品摆上柜台。“要两串晴王葡萄奶皮子,一串扁山楂炒米奶皮子。”被店员告知奶皮子糖葫芦每人限量两串后,排在队伍首位的女士买了两串,一共花费46元。
接过糖葫芦后,她举起手机拍照,准备发朋友圈。记者注意到,现场近八成消费者拿到糖葫芦后都会先拍照再品尝,不少人还会特意搭配档口的门头作为背景,完成“打卡仪式”。
旁边商户告诉记者,这个糖葫芦档口以往卖得也不错,但从没像现在这样天天排队。
记者在橱窗看到,晴王葡萄奶皮子糖葫芦26元/串,为全场最高定价;扁山楂炒米奶皮子糖葫芦20元/串;奶皮子山楂糖葫芦12元/串。相比普通的糖葫芦,价格高出不少。
晶莹剔透的糖壳、色彩搭配鲜明的食材,使奶皮子糖葫芦天然具备“上镜属性”。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相关话题#西安奶皮子糖葫芦#的播放量已超5000万,不少探店博主的试吃视频点赞量破万,评论区“求地址”“想去打卡”的留言络绎不绝。
“看到朋友圈有人发,我就跟着来排队了,吃完也得发一条,不然感觉白来了。”正在排队的“95后”赵宇航说。这种“排队—晒图—更多人排队”的传播闭环,让奶皮子糖葫芦从“街头小吃”变成了“网红”。
此外,传统糖葫芦以山楂为主料,口味单一且季节性强,而奶皮子糖葫芦将内蒙古奶皮子融入其中,形成多层口感。据记者观察,购买者中年轻群体占比超70%,且超六成消费者表示“愿意为优质食材和创新口味买单”。
传统小吃如何从“网红”到“长红”?
在西安,像奶皮子糖葫芦这样通过创新“出圈”的传统小吃还有不少。
走进陕拾叁北院门创始店,“油泼辣子冰淇淋”是招牌产品之一。“第一次吃的时候担心会很辣,没想到辣子的香和冰淇淋的甜能融合得这么好。”尽管天凉了,但游客王琳还是买了一份品尝。
而有着70余年历史的钟楼小奶糕,在今年夏天也推出了“肉夹馍冰淇淋”——威化壳复刻白吉馍的焦糖纹路,内馅是混合鸡肉松的香草冰淇淋。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冰淇淋研发近半年,仅威化壳的口感就调整了十余次,就是为了还原白吉馍的麦香,上市后迅速成为“网红单品”。
此外,“迷你泡馍”“杯装甑糕”等创新小吃,也通过形态优化适配现代生活场景,受到消费者青睐。
“奶皮子糖葫芦、油泼辣子冰淇淋等创新小吃的走红,本质是抓住了当代消费者对‘新鲜感’与‘归属感’的双重需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这些产品的成功,为传统小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如何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张燕建议:“首先要守住品质底线,失去核心品质的创新难以长久。其次要构建全链条能力,从食材供应链到线上线下渠道,再到消费者反馈机制,形成完整体系;最后要深挖文化内涵,将地域文化与产品结合,让产品成为文化载体,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