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5)班 程馨逸
诗词,是流淌在时光里的月华,是藏在烟火褶皱里的清风。它以平仄为骨,以意境为魂,诗歌是我的最爱。
春日的清晨,下着毛毛雨。我走在青石板街上,去看巷子口的老树发的新芽。我不由得想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那一刻,我明白了诗人笔下那拂面的风为何是温柔的,因为它裹着杏花的微香,携着柳丝的轻软,这美妙的诗句简直就像是诗人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秋日,我喜欢登上城墙,望着染红半边天的夕阳。唐朝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浮现在脑海,那种美妙的意境漫上心头,我顿时觉得眼前的夕阳不是单薄的红色,而是水天相接交融的苍茫,是宇宙万物共生的辽阔。
冬日,我喜欢坐在窗前听雪花飘落的声音,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句,雪落竹梢的簌簌声,与诗中的暖意交织。那一刻,我懂得了古人写的从来不只是景,更是景中藏着的人间烟火与知己闲情。
一天,我整理错题本时,在练笔本的扉页写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诗句,落笔的一瞬间,我仿佛触摸到刘禹锡屡遭贬谪却依旧昂扬的风骨。我也体会到诗词从不是空洞的慰藉,而是古人将人生苦乐熬煮成智慧浓汤,只要饮一口,便有了直面风雨的勇气。
诗词,让我们在春风里读懂了希望,在秋雨里体味到豁达,在烟火中攀向精神的高地,原来最平凡的日子,也能因诗词的浸润,生长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哲思!
教师点评:习作立意深刻,贴近生活。小作者将诗词与日常烟火相融合,选材鲜活,有生活的温度。
指导老师 周艳娥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