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咸阳市民王峰(化名)左眼视物模糊,今年8月,经西安市某三甲医院诊断,确诊左眼视网膜中心性静脉阻塞,眼部需要多次注射药物进行手术治疗。
11月20日,王峰打算前往西安市进行第四次眼部手术治疗。前一天,他通过医院官网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分时段就诊。当天一大早,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通过手机扫码签到。十几分钟后,王峰见到了主治医生。
“网上预约真是方便!我在咸阳住,提前在网上挂号,按预约时间来西安就诊,排队不用等太久。”王峰说。
按照医生安排,王峰做了术前各项检查,顺利完成了眼部手术。办理完出院手续后,王峰给记者发来了他的住院结算凭证。记者在凭证上看到,此次治疗总费用5199.08元,医保统筹支付2506.88元,医保个人账户支付2692.2元,其中异地起付标准2000元。
王峰告诉记者:“每次住院治疗,医保能报一部分,这次个人自费部分是我女儿通过医保钱包转给我的。办理出院时扫一下我的医保码就自动扣费了。”
据了解,医保钱包是医保部门为参保人开通的医保资金账户,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可用于近亲属间医保钱包共济(含跨省)、就医购药费用结算、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等。目前,陕西省内各统筹区均已开通医保钱包功能,参保群众可以通过国家医保APP激活医保钱包,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给开通了医保钱包的近亲属。
11月初,家住西安高新区的王女士得知甘肃老家71岁母亲得病住院治疗,随即开通家庭共济,并通过医保钱包将自己医保个人账户中的3000元转给了母亲。
截至10月底,陕西累计13.91万人开通医保钱包,转账3461.76万元,消费4515人次,消费109.57万元。
每一笔医保资金转账的背后,是跨越千山万水送给亲人的“爱”,也是“十四五”期间陕西医保改革绘就的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魏彤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