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滋
说来,自己是在洗手的时候,突然间想到的这个标题——不要害怕。
说起害怕,会不自觉地想到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记得当时穿的是长袖衣服,应该已经入秋。晚饭后,父母带着我和兄长一起去一片甚陡的山地劳作,那时的自己,最多也就六岁。为了生活,父母先到坡下劳动;兄长天生敏捷,顺势蹦跳到父母跟前;而我尽管手里拄着小撅头,一个人战战兢兢地不敢挪动半步。印象中的自己,也曾想要大跨步地向前,而后抬头看看前方,再看看脚下该有70度的陡坡,听着父母和兄长为了逗笑喊出的“shao,shao”(四声,陕北吴堡话,意思走不好就要滚落下去)的声音,终究未能迈出脚步。
记忆中,那天下午自己因为害怕未能走向坡底;记忆中,兄长后来用小撅头为我挖出了一片空地,自己坐在没有见过的“土沙发”上高兴了一个下午。
记忆中,那应该是自己第一次感到害怕。
再后来三十多年的自己,或是因为习惯,或是再也未能认真感受害怕,稀里糊涂地经历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屡试屡败仍不知悔改,以及现今好像慢慢想要知道自己究竟在害怕什么的过程。
说自己恐高,一旦站在自以为高且空旷,特别是没有什么依靠的地方,就会害怕,就会不自觉地偷偷瞄眼脚下,就会下意识地向后闪躲,就会腿抖个不停。
说自己害怕打针,在棉签接触肌肤的瞬间都会以为就要开始一次新的痛苦,而后不时地、下意识地紧绷肌肉,期待却又畏惧着针头进入身体的那一瞬间。
说自己担心不知如何面对某件事情的时候,一旦真的来临,心跳加快,惊慌失措,一定乱了思维和脚步。
面对自己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时,一旦思绪刚好到了节点,就会顺势跳过,避而远之,却终未解决任何问题。
会感觉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或是做不好,因为内心以为自己做不好,就一定极有可能的做不好了。
说来,原本的经历形成了思维,影响了习惯,很多时候原本的印象让自己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形成了条件反射。
想来,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内心认为自己可能会害怕的事情,无论生活、工作、情感、接人、待物,或是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说来,日常偶尔的紧张、慌张、突然无法把控的情绪,或也都是内心害怕、发生恐惧的一种表现。
想来,所谓害怕,或许也是一种原始印象中的能力恐慌,只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处理记忆中的某类问题,而已。
如果说,心有害怕、存有恐惧是一种病的话,要想彻底摆脱,最好的途径,一定是根治。
要根治,首先得要知道病的症状,知晓自身感觉不舒服的“点”在哪里。
如同解题,知道了问题,还要顺着问题找出关键的痛点。为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候自己会有如此这般表现,起心动念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以上种种,都需要内观。
说来,人生害怕的事情,无非有关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以及种种想得不能得,或是想要不敢要——只因害怕面对。
想来,人生害怕的事情无非害怕自己怎么样,或是害怕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怎么样,仅此而已。
那么,所谓害怕,多少没了意义,真实面对当下。
不要害怕。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