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大夏石马继承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物。
大夏石马远看高大威猛,近看呆萌可爱,侧面看曲线流畅,身上有精美的图案,马面刻有铠甲。仔细观察,它看似直立,其实在悄悄使劲抖动后蹄,准备奔跑。因其常年伫立于户外,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身上伤痕累累——尾巴已断掉,耳朵不见踪影,胸部和铭文处都有残缺,但威风犹存。
《未央区志》所载:大夏石马为大夏真兴六年(公元424年)刻。原在汉城乡西查寨村外。史载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夏,为匈奴族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赫连勃勃占据长安后,由其子赫连璝镇守。赫连璝兼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
也可能因为赫连璝居于汉长安城宫室内,而这件大型的石马应是其宫苑石刻之一。
统万城遗址笔者曾去过几次,2016年国家发行《长城》邮票,把统万城遗址搬上了第7枚“高原北望”上。笔者还采访了榆林市邮政局李航同志,就是他极力推荐统万城等榆林遗址上邮票,并领着邮票设计家亲赴统万城采访写生的。在靖边县我真正感受到了统万城苍凉中的雄伟!
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建统万城为都,寓“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统万城是中国历史上在沙漠中建造、匈奴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
大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其国运如流星般在历史的天空瞬间划过而消失,仅存在了24年。这件刻有大夏国年号极为珍罕的石马,是迄今发现的大夏王朝唯一有文字纪年的遗物。
大夏石马的发现人是著名美术史学家王子云、何正璜夫妇。何正璜曾撰文记述:1954年初夏,和西北历史博物馆同仁前往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考察时,在一片麦田中看到一匹石马。众人原本以为是汉代石马,当他们拭去尘土,惊喜地读到‘真兴六年’等字样时,确定了它是1500多年前大夏国的遗物。这一次考察促成了伫立千年的大夏石马移步西安碑林。
王子云先生曾评价这件石马:“造型质朴、古拙,与西汉霍去病墓的几件石马,特别是‘马踏匈奴’所表现的遒劲刚健的风格颇为接近。由于马腹下有一个空隙,雕刻者为了保持四腿的坚固,所以前后腿雕成两个屏壁。这种巧妙的安排,在当时说来,是很进步的。”这段评价,足以说明它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于是,从1954年起,大夏石马就伫立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西侧的亭子里,与唐景云钟相“对望”。
公元425年,曾经叱咤风云、成就霸业的赫连勃勃驾崩,随之大夏灭亡。
而大夏石马,一匹跨越千年的石雕骏马,属于那个时代存世的孤品,却历尽沧桑,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