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7日
蟹肥米香好风光 奏响致富新乐章
“农业+文化+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工作人员向参会者展示养殖的大闸蟹。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10月26日,记者走进第31届杨凌农高会的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展看到,全省各地特色产业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

众多展品中,位于西安展厅的自助鲜米机格外引人注目。参观者排起长队,亲身体验从稻谷到大米的神奇“变身”。“它可以根据水稻的品种和消费者需求,将水稻加工成糙米或精米。今年农高会是它的‘首秀’。”西安农投集团鄠邑现代农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敏向记者介绍,“糙米相对口感粗一些,但营养丰富。精米的口感更细腻,适合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记者现场看到,这台机器设有三个仓,可以分别存放不同品种的稻谷,如长粒稻和圆粒稻等。消费者通过扫码选择所需大米的种类和重量,机器便会自动开始工作。稻谷被送入机器内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米。

在自助鲜米机旁,一锅米饭刚蒸好便被参观的群众争相品尝。“口感不错,很细腻。”“人家这新米,闻着就是香”……让群众赞不绝口的大米,来自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曲抱村千亩稻田。

近年来,曲抱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水稻种植基地。2022年初,曲抱村以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为创新引擎,巧妙融合了农业与旅游,激活了农村经济,打造了“我在鄠邑有块田”“曲水稻香”等文旅IP。作为西安市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曲水稻香”项目总规划面积7916亩,核心区760亩。

在展区的另一侧,一只只肥美的大闸蟹正静静地躺在水缸中。这些大闸蟹是“曲水稻香”从阳澄湖引进的蟹苗,经过精心的养殖和管理,如今已经长成了个头硕大、蟹黄饱满的优质螃蟹。“我们的螃蟹非常好,个头比普通螃蟹要大,蟹黄饱满,蟹膏丰富。”工作人员捞起两只螃蟹向记者展示。

“我们采用稻鱼稻蟹共生的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完全依靠生态循环来保持农田的肥力和生态平衡。”姜敏介绍说,“这种共生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还增加了农田的产出。”

“按照园区加景区的模式进行打造,以‘农业+创意+休闲’为抓手,我们将原先的荒地变成水田,以‘曲水稻香’为核心,让昔日的撂荒地‘耕’出农业新景象。”姜敏表示,“通过乡村旅游这一平台,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今年农高会上,陕西省文旅厅也在现场设置了陕西乡村旅游主题展位,不仅展示了陕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文化,更与“曲水稻香”等农业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互补。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陕西的乡村旅游线路、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信息,还可以亲身体验到“曲水稻香”等农业企业带来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农业+文化+旅游”,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游客们在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多赢局面。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