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7日
农耕文化展亮相农高会
来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农耕文化之旅
10月26日上午,在农高会D馆,首次亮相的农耕文化室内展区人头攒动。展区里的墙壁上,农业历史发展脉络循序展现。

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业务科科长陈凯向记者介绍,“我们以书画形式展现农耕文化主脉络,方便群众参展时轻松阅读。”展馆主题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教授依据《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参考,围绕中华农耕历史发展主脉络,通过“厚重的农耕文明”“遒劲的农牧文明”“富庶的农渔文明”“发展中的近现代文明”四个章节展示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记者现场看到,馆内展现了小麦的传播历史、丝绸之路导览图等。每当“长安十二时辰”乐器演奏团队现场演绎盛唐时期礼乐曲目,和南方乐器表演团队演绎的丰收舞曲响起时,南北融合声乐变化灵动,现场观众纷纷沉浸在农耕文化的沧桑氛围中。

此外,拓片技艺、剪纸技艺、泥塑技艺等非遗传承人也在专心创作。他们的作品或以劳作耕种的形态展示,或根据群众喜好展示才艺,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品,观众看得满足,又能互动参与。多种形式的展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从阅览图文到体验非遗,我们在逛展途中还可以轻松感受文创乐趣和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故事。”来自咸阳的游客王燕说。

据了解,农耕文化展除设在农高会D馆的室内展,还有4个室外展区,由杨凌教稼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校史馆、葡萄酒博物馆组成。全面体现了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融合成果、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历程、农业文化艺术、现代农业科普研学等。

“我们从国内知名博物馆中遴选出馆内收藏的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文物图片、碑文等在展区展示。通过图文简介的方式,群众可在展区看到不同时期、地区的农耕文化发展历程。”陈凯告诉记者,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袂打造的“六大博物馆农耕文化线上展”已经启动。从这两天的参展情况统计,农耕文化的历史脉络和非遗表演深受大家喜爱。

传承农耕文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现代农业走向科技化的决心。未来,农耕文化展将借助“365天农高会”平台,参展群众可随时随地游览,领略农耕文化精彩魅力。

本报记者 孙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