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锋
认识徐祯霞有十几个年头了,对于她的经历我早有耳闻。无论是在西安当文员还是在牛背梁苦苦爬格子,无论是相夫教子还是在南京挂职,我都了如指掌。尤其是我们在她的故乡柞水牛背梁上蓝天白天间的长谈,更让我对她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收到《云端上的故乡》这本书时西安正值桑拿天,不动都是一身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净面焚香,一口气读完了徐祯霞30余万字的自传体长篇非虚构散文著作《云端上的故乡》,我深受触动,跟着一起走进了她厚重而沧桑的故乡。这部作品如同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作者故乡诸多的人与事,书中所呈现的人与事,是个像的,又是群像的,是个人性格和命运的使然,也是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生活的一个微观呈现,它让我对故乡这片热土、对人生和世事的纷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真挚而浓烈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山和水、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邻里,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仿佛跃然纸上,从书中走出来,立体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她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如潺潺溪流,浸润着我的心灵。徐祯霞这种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对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一往情深让我感同身受,让我明白了故乡在一个人心中的分量,也让我对自己的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与事有了新的打量和思量。
《云端上的故乡》不仅是一部自传体散文,更是一首对生活的赞歌,对乡土情感的深情告白。这部作品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故乡的美丽与变迁,以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首先,本书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在徐祯霞笔下,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故乡的山山水水、风风雨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她对故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乡的美好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诗意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还体现在对亲情、友情、乡情的抒发上。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那种无处不在的爱与慈悲,以及世情的醇厚与温暖。
其次,本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徐祯霞在书中不仅回忆了故乡的美好,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她通过对故乡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书中既有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她敏锐地捕捉到现代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让读者在享受文学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观照。
最后,本书的新意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本书不仅关注乡土情感,还关注社会现实,将两者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全面的现实世界的图谱。从语言上看,徐祯霞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美好,用深刻的语言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洞察,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本书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从结构上看,本书的叙事和议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重新审视蜕变后的村庄。
这部作品将会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它也会带给读者一种新的人生况味,让他们走进徐祯霞的故乡,一个充满人间烟火而又人情味十足的故乡,一个温暖而又诗意的乡村田园,它是徐祯霞的,或者它也是所有背井离乡的人们无法回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