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祯霞
周末的早晨,我总爱去一家店里吃胡辣汤。店主是个女老板,80后,长得不算漂亮,但干净利落。这是一个位置略有点偏僻的小店,一个单间的门面房,最里面被隔成了一个小的操作间,外面只能够摆下六张四人桌,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店,却天天顾客盈门。
我发现这个小店,是一次偶然的路过。那天外出办事,时间急,没顾上吃早餐,办完事,11点多了,左想右想,不知道吃啥,正在东张西望之际,发现了这家胡辣汤店,便端直走了进去。
见我进门,老板娘便笑着打招呼:“来了!”我说:“嗯,来碗胡辣汤。”她应了声:“好。”盛的时候,她还问我:“吃辣的怎么样?”我说:“一般吧,正常口味即是。”很快胡辣汤端上来了,满满一碗,我说:“还挺满!”她说:“就这几碗了,一卖,就关门了。”
见她如此说,我便心生疑问:“你们一天只开半天门呀?”她说:“是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卖半天,今天上班的人少,要不然,一般情况下,10点多都卖完了。”我说:“那生意还挺好嘛!”她说:“罢了,卖了几年了,很多都是回头客,生意算是正常吧,少操心,没多少压力。”我说:“做生意,这样才是最好的状态。”听我如此说,她便笑了。她一边跟我说话,一边收拾着店铺。
老板娘是河南人,和老公是在外面打工认识的,后随老公嫁到西安,老公家在城中村,集中安置后,两人赋闲在家,就开了这样一家小店。平日里,两个孩子的上学和生活起居由公公婆婆照顾,夫妻俩就安心做生意, 好在生意稳当。我将店里四下打量了一番,说道:“也是你们善于经营,你们这胡辣汤味道好,稠稀适中,太稀了,没魂,太稠了,又浆了,不稠不稀吃起来才舒爽。”
在闲聊中,我吃完了那碗胡辣汤。此后,想吃胡辣汤时,就直奔她这个店。慢慢地成了她店中的熟客,成了可以随意拉闲话的熟人。
她家的胡辣汤配料有豆皮块、花生米、碎木耳、薄薄的牛肉片,还有少许短短的粉条,食材不算多,但吃起来总是余味悠长。据她说:“这是汤的缘故,一定得是熬出来的牛肉骨头汤,要不然,咋都做不出这个味,餐饮这行,欺不了人的嘴和舌头。我们店里这么多年,天天都是现熬的骨头汤,因此大家才会一直来吃。”我信她的话,因为我也是爱吃这个味的,因为吃着舒服,因为吃着回味久久,才总会不由自主地来。
当然,这也跟她店里的环境有关。这个店虽然小,却干净雅致,墙上贴着中式图案的素雅壁纸,桌子是原木色的,清新质朴,地面总是干净的。虽然做着餐饮,但老板娘却一直干干净净,着装得体,头发总是整齐光洁地盘在脑后。以前人们总是满足于吃饱,而现在,人们讲求的是吃好,吃出好心情,而这家小店恰恰能够带给人们这种心理和口感上的满足。
这天,我一个人在家,不用打理早餐,就去了那家胡辣汤店。我要了一碗胡辣汤,两个水煎包。水煎包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牛肉粉条馅的,一种是鸡蛋韭菜馅的,两种口味都不错。
此时,街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阳光也跳上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