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6日
熟人的魅力

■ 杉林

我常年不做饭,三餐都在外面对付。这在生活稳定的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于如我般漂泊者,似乎已是常态。

20余年来,一日三餐,我已记不清在外面吃了多少顿。但好吃的、难吃的、丰盛的、粗淡的,也都吃过了。另外,我也趁机观察了饭摊、饭馆的老板们,他们有的热情,吃一顿饭让人如沐春风,心里特别温暖。有的冰冷,脸上总有难以消减的霜气,让人有距离感,但往往他们做的饭又好吃,使我下不定完全告别他们的决心。有的实在,饭菜的量太足,我总担心他们这样做下去,是不是会赔钱。有的吝啬,做一张饼,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薄。还有一些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尤让人感觉到人情的冷暖。

有一段时间,我总喜欢去楼下的早餐摊喝一碗油茶麻花。他家的油茶香醇,麻花脆干,总是让人垂涎,几日不吃就觉得怀念。

因为每日都去,摊主夫妻每次都笑脸相迎。老板每次在盛上满满一碗油茶后,还特意为我在锅里多捞出点泡软的麻花,最后不忘再撒上一把干麻花。这碗油茶吃得我不仅胃里舒服,心里满足,连多年的老胃病似乎也养好了。

人总免不了犯喜新厌旧的毛病。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迷上了另一家的小米粥,也是每日都去,从不错过。后来呢,又总是外出,常不在家,连那家的粥铺也不光顾了。

这几日,当我再一次回来,再一次来到油茶麻花的摊位时,摊主脸上已没有了笑容,也不再和我打招呼了。他舀来的一碗油茶,只有多半碗,约等于之前的三分之二。麻花呢,也未见泡软的,只有几根干麻花点缀在油茶上,起着象征性的作用。是否能吃饱倒在其次,只觉心里受了很大伤害。这种待遇,大约就是对我“喜新厌旧”的惩罚。

还有一次,是傍晚时分,我去一家小摊买煎饼果子。摊主的小摊藏在一个小院子里,她站在门外张望着顾客。我跟着一对母女来到她的摊前,她对母女俩很是热情,甚至有些恭敬的意味。我看她细致认真地摊面糊、打鸡蛋,在饼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土豆丝,甚至还免费加了火腿。从这些行为中,我感受到了老板的大方与实在。

送走这对母女,老板感叹着生意不好做。从她口里,我得知刚才的那对母女,是住在他们楼上的,算作相识。正和她聊天,还没注意时,老板把我的煎饼果子做好了。我付了钱,接过煎饼果子准备离开。当我的手接触到煎饼果子时,感觉它怎么如此“瘦弱”。低头一看,它的大小果然只有刚才那对母女拿着的一半。回去的路上,我就在想,就是被区别,也不至如此明显吧?

熟人的魅力就如此之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