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宝平
闫老兄,今年60岁,给我家送牛奶已经整整18年了。
闫老兄和我一个村,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说话慢慢腾腾,村里谁家有事,他总会第一个出现,帮忙跑前跑后、干这干那,什么脏活累活也不嫌弃。即使有时被人误会,也不急不躁,不愠不怒,总是以微笑回应。
说他是送奶工并不确切,他其实是一名养殖户。家里养了4头奶牛,每天起草贪黑好草好料伺候着,将牛圈打理得干干净净,将牛毛梳理得顺溜光滑,用他的话说:“这奶牛就像自己的家人,得照看好,才能多挤奶、挤好奶……”
当下,在智能吸奶器大有作为的时代,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双手挤牛奶,因为在他看来,挤奶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与奶牛交流,“别看它们不会说话,但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能听得懂人话,多和它们打交道,才能养得更好……”于是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5点,他就得起床,喂牛、挤奶、打扫圈舍。
闫老兄供了一儿一女,为了多赚一些钱补贴孩子上学,他坚持自己骑电动三轮车为用户送牛奶,不管天气如何,每天早上6点就得出发。遇到一些客户的特殊要求,比如直接送到单元楼里,或者,周内加量周末减量,他都会欣然应允。在他看来,都是举手之劳,能更好地方便用户,他觉得自己还挺有用的,也对得起用户对他的信任。
四年前,他女儿大学毕业后不仅顺利就业,而且在西安成了家。儿子也于两年前大学毕业,顺利考上国家公务员。原本,他可以卖掉奶牛,安享清福,妻子和儿女也劝他不要那么辛苦。可他却总是舍不得喂养了多年的奶牛,“这些奶牛,就像我的娃娃,我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每天照看它们,早已有了感情。我一个老农民,除了种地,别的什么都不会,还是这几头奶牛养活了咱们全家,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它们啊……”
小区一位老人,一边给闫老兄敬烟,一边感慨地说:“闫师傅,你这么厚道,牛奶的质量好,人勤快,就连奶瓶都洗得干干净净的,难怪你的儿女们那么优秀,这是你一点一点积攒的,天不亏待你啊……”而他总是淡然一笑,继续忙活着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