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三秦学生记者·校园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百名“三秦学生记者”
走进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探索科学奥秘

“三秦学生记者”观看富兰克林铃铛实验。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

5月22日,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百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奇趣物理界”,进行了一场“行走的科技课堂”,这是该校举办的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以“科学+谜题”的方式拉开序幕。“三秦学生记者”通过互动探究液氮云雾与地球水循环的关联、共振现象与声波武器的联系,用科学原理解析古老巫术背后的真相。

实验台上,在超低温的液氮与沸腾纯水接触瞬间,立刻爆发出密集气化现象,银白色雾柱伴随着剧烈相变产生的冲击波,在实验舱内骤然升腾成冷凝云团。实验工坊中,“三秦学生记者”兴致勃勃,亲手操作电路实验、声波装置,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多维体验,深入理解电与声的物理原理。他们围在静电发生装置前,亲眼见证了一场“静电魔法秀”,不禁发出阵阵欢呼。

在“奇趣物理界”展厅,“三秦学生记者”通过操作声光电磁交互设备,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带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三秦学生记者”王欣同学感叹:“原来摩天大楼顶端的避雷针,竟然源自200年前风筝引电的实验,今天看了老师的实验更加深了印象。”

在“莱顿瓶手作”环节,“三秦学生记者”化身小小发明家,亲自复刻了一个蓄电池。当自制的莱顿瓶成功放电,他们同时感受到微电流的震颤时,立刻爆发出阵阵尖叫。“三秦学生记者”张盟越同学说:“触电的那一瞬间,感觉手像是被拉了一下,这真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这种体验,让抽象的电学知识变得真实可感。

“科学运动会”将活动推向高潮,“三秦学生记者”齐心协力完成挑战。飞盘投掷区成了流体力学实验室,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如何通过调整手腕角度影响飞行轨迹。

在体验冠军路环节,“三秦学生记者”亲手操作,体验机器人竞赛世界锦标赛决赛项目,通过“实战操作—原理解密—策略开发”的三维教学体系,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兴趣。

该校的随行教师施睿表示:“此次我们联合三秦都市报社,让‘三秦学生记者’走出教室,让科学知识可触摸、可感知。‘行走的课堂’也是这次科技节的一部分,学校将通过科技节把科学知识搬进校园,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真正点亮属于自己的科技梦。”

据悉,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举办的科技节以“一起趣,玩科技”为主题,通过呈现科技在多元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力量,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兴趣。

本报记者 陈飞波 郭子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