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翠霞
晨起推窗,薄纱似的白云下面,透着幽蓝,光晕如涟漪,缓缓地散开来,刹那间,一轮红日破云而出,跃出江面,将漫天云霞染成鎏金。晴日朗照,期盼已久的黄山之行,终于如约启程。
一路上看到的青山绿水也没有心思欣赏了,我们一心只想着李白笔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的奇绝,好奇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盛赞是否属实。更想替吉木小朋友看看,这黄山是不是黄色的。
9时许,大巴车在蜿蜒山路上穿梭,掠过碗口粗的竹林,再经20分钟索道滑行,我们终入黄山怀抱。远处云雾升腾,温柔地裹住山腰,漫过座座山峰,眨眼间便隐匿了山的棱角。在蓝天白云里穿行,台阶仿佛化作云梯,真应了古人的诗句“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奇峰云海间,惊呼声,感叹声,此起彼伏。稍微有一块平地,人们便滑出去踮起脚尖,张着嘴巴,呼朋引伴,忙着用镜头定格美景。最有趣的是几位身穿红色衣裙的大妈,两人各站一边,威严地用登山的拐棍做围栏,四五人站中间,一人举着手机,扯着嗓子喊着“黄山美不美”,其他人挺胸抬头,摆好姿势,齐声高呼“黄山美不美”,那热情劲儿仿佛要让整座山都听见。
这里云在飞,山亦在飞。飞崖峭壁间,苍松翠柏破壁挺立,枝丫一律向阳生长,难以想象它们在云海里如何扎根在深渊里呼吸。却能千寻绝壁处挺直腰杆,绿意盎然,也许是一股神秘力量,在守护这满目寒翠。
松风拂过,玉屏风颔首,卧佛低眉,让人心生敬畏。斜生在巨石旁的迎客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白云深处的天都峰忽隐忽现,神秘妩媚。黄山峭壁奇石,奇石上的迎客松,云海里的天都峰,构成了壮观的山水画,升华为艺术品。李白能举杯邀明月,黄公望能画出千古名画,都是因为他们将自然视为有灵之物,达到“物我一体”之境界。
我40年前登华山,因未睹日出抱憾多年。如今莲花峰又因为维修,同伴膝盖疼痛,近在咫尺而失之交臂。但这又有什么关系,人生就是这么丰富,有遗憾也有满足。五岳各有千秋,黄山的灵秀更是独树一帜,它们都符合“多样又统一”的自然之理。
返程时,坐在九龙潭瀑布前,回望黄山,我想告诉吉木小朋友,黄山不是黄色的,而是青色的、绿色的,是灵动鲜活的,等你长大,一定要亲自感受它的灵秀,也不要听“黄山归来不看岳”,走遍山河,就会发现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