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5日
河边看柳

■ 唐红生

我喜欢午后到公园里散步闲逛。我沿着河边步道行走,时不时见到柳树。我一直认为,柳树最先感知春的脚步,在风的轻拂下、在雨的滋润中,悄然泛出嫩绿,恣意舒展着,向我致意。

眼前一棵柳树,我痴痴地端详。树干上有好几处节疤和大小不一的树洞,嶙峋突兀,一副老态龙钟状。它斜下身子,像一位老者驼着背。垂下的枝条上,鹅黄色的嫩芽密密匝匝,像脸上堆满笑意;又如一个个小脑袋俏皮地晃着,用清纯的眼眸打量欣欣向荣的世间。这棵树沧桑中透出婀娜柔美,在我眼里既像一幅国画,用笔古拙且不失清新;又像一幅书法作品,笔画老辣且不失灵动。

有的柳树亭亭而立,远看似一团淡绿的烟雾,让人心动不已。走近再看,宛如一位蓬勃多姿的少女,袅袅婷婷。微风一吹,长长的枝条像一头秀发,轻轻柔柔。细长的腰身在春风中摇曳,展现飞翔的姿态,露出了曼妙风姿。虽然没有花,却比缀满花朵的树耐看,更盎然了春意。

一棵柳树倾向河面,为河水增色不少。柳树临水而照,身段在水光中影影绰绰。我倚着它,嗅着若有若无的清香气,春光在婆娑绿意里洒满全身。静心而听,柳条低唱轻吟,几尾鱼在水中似动非动,或许听得入神。突然一阵风吹来,柳条如水袖般甩开,鱼儿四散,层层波纹荡漾开去。此刻,我恍若一尾鱼,连同午后的慵懒,一起跌入水中,顺着河水流向春天的旷野。

水榭边的柳树半遮半掩,在红红的廊柱映衬下,愈加娇羞。柳条挂在花格窗、黛色瓦上,古韵十足,让我不禁想起古人咏柳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这首《咏柳》,我在上小学时就读过。万千细长的枝条,葱翠欲滴,一派清丽,生机勃勃。“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我脑海中一一闪现。

柳树在古人眼里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本是柔弱的样子,后来也有恋恋不舍之意。因为“柳”和“留”谐音,“丝”又有“情思、思念”之意,柳丝就有了相思情感,柳树也成了离别挽留的象征。故古时送客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以表达不忍离别之情。

柳树有极强的生命力,大江南北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任杭州知州时,利用西湖挖出的淤泥和葑草堆筑了一道长堤,连通了南北两岸。后人为了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将长堤命名为苏堤。堤上遍植柳树,“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我曾在春日前往,徜徉在苏堤上,春风骀荡,柳丝舒卷飘逸,柔情无限,真乃一道妩媚的风景。

柳树让我念及故乡,泛起淡淡的乡愁。柳树合该生在村庄,不仅韵致了村庄,也趣味了我的童年。老家所在的村庄不大,大大小小的河塘边总有几棵柳树。水清见底,岸上柳丝低垂,倒影在微波中轻漾。记得年少时,小伙伴们总爱攀上粗壮的柳树,折几根长长的柳枝,弯成一圈,上下翻绕,不一会儿,一顶“柳帽”便编成了。我们戴在头上,仿佛成了一棵棵小柳树……每每想起,总那么香甜!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当落叶树木还在沉睡时,柳树已和着春天的节律,第一个给大地呈现一抹新绿。柳树有许多特质,这种闻风而动、抢抓时机的秉性更值得我们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