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8月12日,西安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7岁的赵先生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顺着导管流入造血干细胞分离机。经过 5个小时的采集,320毫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被紧急送往外地,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纪律和担当,更让我明白,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可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躺在采集床上的赵先生回忆道,6年前,怀揣着对蓝色海洋的向往,他成为一名海军。两年难忘的军旅时光,不仅锤炼了他过硬的身体素质,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退伍之后,赵先生回到西安投身社会工作。2022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便毫不犹豫地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
2025年4月,当西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他,告知其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我愿意捐献!”他表示,自己当过兵,身体底子好,能有机会救人,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8月1日,捐献采集计划正式确认。此后,赵先生严格遵循医嘱调整作息。采集前,赵先生需要连续几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这让他出现了腰酸背痛的症状。但他每次都准时出现在注射室,还笑着说:“这点反应不算啥。”
当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家庭点燃生的希望时,赵先生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挺身而出。”
西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赵先生是陕西省第3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担当。
文/图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廖子萱 程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