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2岁半的童童跌坐在厨房地板上,双手沾满白色泡沫,随后手掌泛起不正常的红紫。正在阳台收衣服的张奶奶闻声冲进来,只见厨房水槽里还在冒着细密的泡泡,旁边倒着半瓶管道疏通剂,于是赶紧将孩子双手放在清水下反复冲洗后送往医院。
很快,孩子双手掌心和指缝间的皮肤已经发黑,边缘泛着焦黄色。主治医生表示,还好冲洗及时,没伤到深层组织。要是再晚半小时,可能就得植皮了。张奶奶回忆,管道疏通剂买了半年没用,就放在柜子最下面,不知道孩子能扒拉出来。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江苏某医院曾收治一名误食管道疏通剂的女童,医生用喉镜检查时发现,孩子的口腔黏膜已经溃烂,嘴唇和牙龈粘在一起,只能勉强伸进一根手指。
消防人员表示,现在的管道疏通剂大多是强碱配方,能溶解头发油脂,自然也能腐蚀皮肤,皮肤、黏膜接触到会出现变性坏死等病理损害,留下不易恢复的疤痕。如果误吸入大量有毒气体,甚至还会引发中毒。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管道疏通剂?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提醒,消费者要购买合格产品,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挑选正规厂家生产,成分明确、含量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完整、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醒目、使用说明书齐全的管道疏通剂。使用时需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面罩,穿防护服,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步骤操作,缓慢倒入,少量多次,勿贪多贪快。疏通剂往往反应剧烈,不建议使用热水。切勿凑近观察,若不慎被灼伤,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应达到30分钟以上。
本报记者 葛兰
实习生 李佳轩 王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