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九月,感谢师恩。在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他们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如今投身教育领域,将军旅生涯淬炼的赤诚与坚韧,化作教书育人的力量。教师节之际,让我们一同听听他们的故事。
退役后投身国防教育
提及5年仪仗队生涯,杨轩满是自豪。2012年,他入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仪仗队,新兵连三个月的训练,让他第一次读懂“国家形象”的分量。七年考核淬炼中,他以挺拔身姿完成无数次司礼任务,每一次护卫五星红旗升起,都让他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和责任。
退役回到西安后,杨轩没有停下“守护”的脚步,而是把目光投向青少年国防教育。他牵头组建“冲锋号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教育方案:给小学生讲部队故事、展示武器模型,用鲜活案例点燃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为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以严苛标准锤炼意志品质。
如今,团队已与多所学校合作,覆盖学生超万名。“曾有个孩子拉着我说‘长大要当空降兵’,那一刻我确定,国防教育不是任务,是要让爱国种子在青少年心里扎根。”杨轩说。
装甲技师“变身”音乐老师
“‘斌’字,一文一武,这就是我的使命。”温喜斌的名字,恰似他的人生轨迹。2012年,音乐系毕业的他入伍后被分到甘肃嘉峪关戈壁滩的装甲营,他成了名副其实的 “铁甲硬汉”。
2020年退役后,温喜斌通过招考成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阳陵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他自创“音乐+故事”教学法:教国歌时讲军营升旗仪式的庄严,用葫芦丝吹《万疆》时展现祖国河山的壮阔;他把部队队列训练融入课间操,让校园响起整齐的口号声;组建音乐社团,带农村娃登台表演,帮孩子们重拾自信。
从军校教师到公益教育践行者
22年军龄的张居梅,曾是一名军校教师,2017年退役后换上“红马甲”,成为公益教育的践行者。作为陕西省慈善协会战旗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带领团队开展上百场活动,不论是环保植树、孤残慰问、社区讲座、国防教育活动,还是凉山助学、边疆支教、文博导览等都有张居梅的身影。
从军校讲台到公益实践,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育人”的初心,她始终以“退役不褪色”的信念践行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万千退役军人教师的生动缩影,更是“退役不褪色”精神的生动写照。
本报记者 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