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9日
麟游满城流动书法美

■崔宏生

在我的家乡,谁若不能书写一手好字,都不好意思自称麟游人。这里不仅有岁月的沧桑,更有流动的书法之美。欧阳询书丹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便镌立于此,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一座丰碑,也是麟游人文化的灵魂。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成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现存于麟游县碑亭景区。这块碑不仅记载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建筑的雄伟壮观,更是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还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

受《九成宫醴泉铭碑》的熏陶感染。在麟游,书法不仅仅是纸上的艺术,它已经融入了城市的血脉,成为麟游的灵魂。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古老的城墙,洒在麟游的街道上,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开始苏醒。街角的老人,手持毛笔,蘸着新鲜的墨汁,在宣纸上挥洒自如,他们的笔下,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流转。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学习,他们的眼中,是对书法艺术的好奇与渴望。漫步在麟游的街头,你会发现,街道两旁的店铺招牌,楷、隶、行、草书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或厚重隽永,或行云流水,或刚劲有力,或圆润饱满。这里的人们似乎都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慵懒,孩童们欢聚于青莲山广场,在水写布上挥毫,模仿着古人的笔法,横平竖直,一撇一捺,虽然稚嫩,却不失灵动。老人们在碑厅公园的石桌上,铺展宣纸,笔走龙蛇,怡然自得。他们的身影与这座城市的书法氛围融为一体,成为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游客们驻足观赏,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幅字都是一段历史。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影,斑驳地照在那些流动的墨迹上,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墨香与阳光的交织。

夕阳西下,月上柳梢,城市的喧嚣渐渐隐退,而书法的美却愈发浓烈。在麟游的每一个公园,每一个社区,甚至每一个家庭,都能看到练习书法的痕迹。人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拿起笔,静静地书写,让心灵在墨色中浸润,得到净化和安宁。

当夜色苍茫,麟游县城的灯火渐渐亮起,那些流动的书法似乎也被点亮了。人们在灯光下继续他们的书法练习,笔尖在纸面上跳跃,墨迹在灯光下闪烁,整个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书法练习室。书法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墨色与光影交织,如同浓、淡、枯、湿、焦……一场无声的水墨舞蹈,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麟游,一个书法流动的城市。在这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