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智柏
在陕南西乡的群山之间,藏着一段与金鸭、黄池、贡米相关的传说。故事的源头,要从大巴山深处的观音庙遗迹说起。
很久很久以前,两只金羽闪闪的鸭子从大巴山神山府邸(今徐家塆观音庙)飞出,一路盘旋,终被一片青山环抱的堰塘吸引。那堰塘水色澄澈,映着蓝天白云,金鸭子欢喜不已,一头扎进水中嬉戏。谁知玩得尽兴时,雄鸡报晓,天已微亮,它们再也飞不回神山,只好在此处栖息。自那以后,金鸭子的金光染透了堰塘,原本清透的池水泛着灿灿黄晕,塘边的黄泥也愈发鲜亮,百姓便给这堰塘取名“黄池”,连周边之地也随之称作“黄地”。
这黄池有着诸多神奇之处:无论旱涝,水位四季不变;池中看水是暖黄色,可舀起时却清冽透明,入口甘甜,能直接饮用。百姓无法解释这奇景,都认定是金鸭子(人称“鸭大仙”)显灵,常来池边烧香朝拜。更有人说,在月圆的半夜子时,曾见过那对金鸭子在池中悠然游弋,漾开一圈圈金色涟漪,传说也因此愈发鲜活。
黄池的水,不仅滋养着周边百姓的生活,更浇灌着田野里的稻田。受池水浸润的稻谷,长出的米粒饱满莹润,煮成米饭后香气扑鼻、软糯香甜,久食还能让人精神爽朗。这米的名声渐渐传开,最终传入皇宫。皇帝尝过后,对其滋味赞不绝口,当即下旨将此米列为贡品,“黄池贡米”的名号就此流传下来。
岁月流转,传说未歇,如今的黄池早已换了新颜。这里建起了智慧农业示范园,“稻鱼共生”“稻鳅共生”“稻鸭共生”的生态图景随处可见——山泉潺潺、鱼跃水面、鸭群嬉戏、稻花飘香,一派生机盎然。“金鸭子、黄池、黄池贡米文化园”更是将传说与现实交织,站在观景台上,听流水潺潺、闻稻花芬芳、看稻浪翻滚着涌向天际,蓝天白云映衬下,竟让人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置身仙境。
春日里,东风拂过,油菜花漫山遍野地绽放,金黄一片,蝶舞蜂忙,泥土裹着春雨的清香,沁人心脾;秋日里,朱鹮掠过田野,稻浪翻涌着金黄,泥鳅肥硕,鸭群在微风中漫步,夕阳西下时,溪水潺潺似在挽留,让人不舍离去。
陕西有西乡,西乡有黄池,黄池有贡米,贡米有故事……